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106-12-27

        金門隸屬福建省,距台灣150海浬,隔著金廈海峽和廈門相對,形勢險要。金門島嶼星羅棋布,散布在東徑118度24分,北緯24度27分的海面上;金門本島東西長約二十公里,中部最窄的地方約三公里,形如一塊金錠,總面積約150.45平方公里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金門屬於副熱帶海洋氣候,平均氣溫為21℃,八月最熱氣溫可高達32℃,最冷為一月只有10℃左右。雨量稀少,平均年降雨量不到一千一百餘公釐,而且分佈不均,每年四月至六月為雨季,十月至翌年二月為旱季。平均相對濕度百分之七十九,境內沒有高山,因此大陸東北季風直接吹襲,蒸發量高達一千六百餘公釐,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很大。因本縣的基盤均為堅硬的花崗片麻岩,因此土壤多屬砂土及裸露紅土,土壤貧瘠,墾植不易,影響農業發展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,為軍糈民糧之戰備需要,乃於民國四十年九月籌設金門縣農林試驗所,專責於農藝作物,育苗造林及畜牧事業之試驗研究及推廣。民國四十五年時為因應農、林業之未來發展,農林分設,正式更名為「金門縣農業試驗所」迄今。

 

沿革

民國40年9月1日:籌設金門縣農林試驗所(下設農藝課、畜牧課、造林課)。
民國42年:正式成立金門縣農林試驗所並增設測候課。
民國45年:改名金門縣農業試驗所(同時造林課析出成立林務所)。
民國51年:開闢后壟試驗場。
民國54年:開闢下后安試驗田。
民國57年8月:增設水產試驗站。
民國59年2月:接管太湖試驗場。
民國61年:測候課併隸於農藝課。
民國65年:開闢南門試驗場。
民國69年:水產試驗站析出獨立為水產試驗所,農藝課改為作物課。
民國72年:遷所於后壟試驗場。
民國73年:接管林務所后壟苗圃。
民國74年:畜產課析出併入畜產試驗所。作物課劃分為作物改良課與種苗生產課。
民國77年:南門試驗場移撥金門縣政府。
民國85年:太湖試驗場移撥自來水廠。
民國86年:成立休閒農場。
民國89年:89年1月配合成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,移撥本所技佐1人及病蟲害防治業務予該所。
作物改良課改為農務研究課,種苗生產課改為農業推廣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