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97-08-26

【學名】

        Glycine tabacina (Labill.) Benth. (Glycine pescadrensis Hayata),豆科(Leguminosae)

 

【別名】

        尖葉一條根、澎湖一條根、一條根

 

【說明】

        澎湖大豆為蔓性草本,枝條稀生平伏短毛;三出複葉;頂小葉長橢圓形、披針形至線形,葉柄長0.1~0.15公分,先端鈍或圓形而微突,基部鈍形,長1.5~2.0公分,寬0.6~0.8公分;側小葉稍不等邊,葉柄長0.1公分,先端鈍或微尖,基部鈍或圓形,長1.0~1.8公分,寬0.5~0.6公分;總葉柄長2.0~2.2公分;葉面近似光滑,葉背被倒伏性絨毛;托葉線形,長0.2公分;腋生總狀花序;花萼鐘形,長0.4~0.5公分,5裂;紫色蝶形花冠,長0.7~0.8公分;莢果線形,成熟莢果黃褐色,長2~3.5公分,莢果開裂;種子6粒,黑褐色,方形或橢圓形。花期:8月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澎湖大豆是一種野生大豆,分布於澳洲、南太平洋諸島、華南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、琉球群島;惟末見生長於台灣本島。在金門地區自生於原野、草地及路旁。其分布較闊葉大豆為廣,但族群較小,在下埔下、湖下、南雄、山西等地偶仍可見到少量族群的分佈。由於其三出複葉為長橢圓形、披針形至線形,與闊葉大豆小葉之橢圓形不同,因此民間習稱之為〝尖葉一條根〞,其根部形態一如闊葉大豆,單一主根者居多,在金門地區亦為一條根藥材的來源植物之一,用以治療風濕關節炎諸症。歷來民間常有尖葉一條根功勝圓葉一條根(闊葉大豆)之說,但缺少臨床及藥理實驗之證據。目前市售偶見少量此種藥材,都為本地野生採挖者,尤其近年來在解除管制的防區及雷區上偶見野生、大尺寸的多年生澎湖大豆根部從這些新「處女地」被開挖出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在中國大陸,澎湖大豆的植物學名為「煙豆」(烟豆),和闊葉大豆一般,亦列為該國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」中第一批的〝珍稀瀕危植物〞,不得隨意採集。同樣是野生大豆的「澎湖大豆」,由於最早係在澎湖被發現而命名,在澎湖群島為自生的優勢植物,過去在金門駐軍較多,一條根藥材更風行的時期,據說還曾自澎湖「外銷」澎湖一條根到金門。澎湖大豆對島嶼乾旱、貧脊、鹹性土壤的適應力強,近年來在澎湖地區由於較少再被採挖,族群迅速恢復龐大,已復育成為當地常見的植被植物之一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有關澎湖大豆根部的成分及藥理研究的報告仍為一片空白,有待學者專家再對此一條根藥材來源植物加以進行研究比較。

 

 農試所-澎湖大豆照片之01  農試所-澎湖大豆照片之02
 澎湖大豆也是金門田野植物澎湖大豆的紫色蝶形花  
   
 農試所-澎湖大豆照片之03  農試所-澎湖大豆照片之04
 澎湖大豆的線形三出葉及果莢澎湖大豆的紫色蝶形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