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別名】
樟仔、栳樟、芳樟。
【來源】
為樟科(Lauraceae)植物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Presl
【說明】
樟樹為金門的原生樹種之一,少量自生於平野及山區,龍陵湖附近及道路兩旁常見造林及遍植為行道樹。。在歷史及傳說中均曾記述金門曾有巨樟成林的時期,後因國姓爺鄭成功自金門渡海攻台,伐木造船之需,大樟和其它成材的巨樹命運一般,全被砍伐一空,造成後日金門的樟樹最大的應用要算是樟腦的提製了,金門人或許感觸並非很深,但老一輩的臺灣人可就印象深刻了日據時代,日軍大量自臺灣製造樟腦外銷,這也使得臺灣原本所蓄積的豐富樟樹資源,被大量砍伐殆盡,現在若您到臺灣也很難在山區再看到天然的樟樹林了。
不過,往日盛況雖已不再,但其遺跡仍可見,由於當時到山中砍伐樟樹的人(稱腦丁)所住的房舍稱「腦寮」,所以,在臺灣的某些地方,目前仍保有「腦寮」、「樟寮」的地名。而樟樹名稱之由來,依《本草綱目》解釋:「其木理多文章,故謂之樟」。
藥用方面,其木材能行氣血、利關節、袪風濕,治腹脹、感冒、心氣絞痛、跌打損傷、痛風、腳氣、疥癬、霍亂等。樹皮可治吐瀉、胃痛、酒醉等,若取鮮樹皮去表面,用內層皮,搗碎煎湯服,治心痛。葉治疥癬、跌打損傷、膚癢、風濕骨痛等,對於鵝掌風(即手癬,亦包括手部慢性濕疹、掌蹠角化症等),則取鮮葉水煎熏洗。果實可治食滯、腹脹、腸胃炎、胃寒腹痛等。
但實際應用,仍以其所含樟腦成分為主,製法乃將根、幹、枝切片,和葉子一起置入蒸餾器中蒸餾,而樟腦及揮發油會隨水蒸氣餾出,冷卻後,即得粗製樟腦,再經昇華可精製成藥用樟腦。樟腦為局部刺激藥,能止痛、通竅、殺蟲,常被用於製造相關產品,如防蚊液、傷科軟膏、醒腦的揮發油製劑等,而藥理研究也發現,樟腦有強心及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,塗於皮膚具溫和的刺激性,亦能防腐。
而樟樹常綠且樹姿優美,也是優良的行道樹。其木材性質甚佳,供雕刻、建築或製成傢俱,都是很好的材料喔!
|
|
樟樹的樹皮多縱紋 | 樟樹是常綠樹種 |
|
|
|
|
樟樹成熟的果實 | 樟樹低溫時葉子變紅及具三主脈為其特徵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