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別名】
梔子、枝子、黃梔、山黃梔、恆春梔、蟬水橫枝。
【來源】
為茜草科(Rubiaceae)植物山梔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
【說明】
本植物在金門各地平野及山野可見自生,尤以太武山區最多。其為常綠灌木,很少呈小喬木狀,高達3公尺或更高,小枝圓柱形,嫩部被短柔毛。單葉對生或3葉輪生,葉片革質,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5~14公分,寬2~7公分,頂端漸尖,常鈍頭,基部楔尖,全緣,通常兩面無毛。托葉鞘狀,並包圍小枝。花於春、夏間開放,白色,碩大,芳香,常單朵頂生。花萼綠色,圓筒狀,有縱稜。花冠高腳碟狀,裂片5或較多。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,生喉部,花藥線形,伸出花冠外。子房下位。果實橢圓形,有5~9條狹翅狀縱稜,頂部冠以5~8片增大的宿萼裂片,果期約於8~11月。
藥用方面,以果實為主要之用部,約於9~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採收,蒸至上氣或置沸水中略燙,取出再乾燥。其果實味苦,性寒,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、利尿散瘀之效,可治熱病高燒、心煩不眠、實火牙痛、口舌生瘡、鼻衄、吐血、目赤腫痛、瘡瘍腫毒、黃疸、痢疾、腎炎水腫、尿血等;外用治外傷出血、扭挫傷。若單用果皮,藥名為「梔子皮」,偏於達表而袪肌膚之熱;若用種子,名為「梔子仁」,偏於走裡而清內熱。現代研究更證實,梔子含有梔子素、梔子苷、去羥梔子苷和藏紅花素、藏紅花酸、熊果酸等,並有解熱、鎮痛、鎮靜、降壓及止血作用。
其根則能清熱、涼血、解毒,治風火牙痛、黃疸、吐血、淋症、癰瘡等;葉能消腫、解毒,治乳癰、頭痛等;花能清肺、涼血、滲濕,治肺熱咳嗽、鼻衄、傷風等。而果實可提取食用橙色染料。它也是熱門的盆栽、庭園樹或綠籬植物。花則可當花材或花茶香料。
|
|
山梔開花了純白中帶有香氣 | 山梔的托葉抱莖 |
|
|
|
|
山梔的未成熟果為綠色 | 山梔成熟的果實為美麗的橘紅色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