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97-08-26

【別名】

        紅蓖麻、肚蓖仔、杜卑、牛蓖子草、勒菜、杜麻、草麻。

 

【來源】

        為大戟科(Euphorbiaceae)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

 

【說明】

        本植物於金門各地普遍可見,有綠莖、紅莖兩種,為大型灌木狀草本,光滑,幼嫩部份灰白色。單葉互生,叢集枝梢,具長柄。葉片圓形盾狀,直徑20~60公分,掌狀裂,具7~9裂片,裂片卵形,鋸齒緣。單性花,雌雄同株,總狀花序,雄花著生花軸下部,雌花著生於上部。雄花的花被5枚,膜質,雄蕊多數。雌花的花被亦5枚,較小,子房3室,有肉質軟刺毛,花柱3枚,紅色,柱頭2歧。蒴果球形,被肉刺。種子橢圓形,光滑,有灰白色與黑棕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紋理,一端有灰白色至淺棕色突起的種阜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現代藥理研究發現:其所含蓖麻油通過十二指腸皂化成蓖麻油酸鈉,從而刺激小腸使蠕動增強,於服藥2~6小時後可排出半流質糞便。又其蓖麻毒蛋白對於小鼠艾氏腹水癌、腹水型肝癌、子宮頸癌U14、肉瘤S180及白血病等動物移植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,可抑制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;同時蓖麻毒蛋白也具有很強的抗原性,以各種途徑進入人體或各種哺乳動物體內可以產生抗體和過敏反應。而蓖麻子中有血凝活性成分,並含有對小腸黏膜細胞、肝細胞及其它細胞、組織懸液有強烈凝集作用的成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而在中醫應用上,其種子為消腫、瀉下藥,可治便秘、喉痛、水腫腹滿、疥癩癬瘡、瘰癧、癰疽腫毒等。根有袪風散瘀、鎮靜解痙之效,治破傷風、跌打損傷、風濕疼痛、癲癇、瘰癧等。葉治腳氣、陰囊腫痛、咳嗽痰喘、鵝掌風、瘡癤等。西醫臨床上,則取種子油(稱蓖麻油,Castor oil)作瀉劑,也可用來排空大腸,以作X光檢查胃腸道之準備。又其種子油可當潤滑油。葉也可作飼料用。

 

 農試所-蓖麻照片之01  農試所-蓖麻照片之02
 蓖麻雌花序及盾形掌狀裂葉 蓖麻的葉呈盾形且掌狀分裂  
   
 農試所-蓖麻照片之03  農試所-蓖麻照片之04
 蓖麻的雌花,果實  蓖麻雌花,果實形如牛蜱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