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97-08-25

【別名】

        蕺、紫蕺、臭瘥草、魚臊草、九節蓮、手藥、狗貼耳、狗粒米、臭敢草、岑草。

 

【來源】

        為三白草科(Saururaceae)植物魚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

 

【說明】

        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,具腥臭味,高可達60公分,根莖細長,莖直立,無毛。單葉互生,薄紙質,具柄,葉片闊卵形或卵形,長4~9公分,寬3~6公分,基部心形,先端銳尖形,全緣。其學名中的種名cordata,即在形容其葉基呈心臟形之意。托葉膜質,條形,宿存,下部和葉柄合生,基部擴大,略抱莖。穗狀花序生於莖頂,長2~3公分,總苞片4枚,倒卵形,呈花瓣狀,白色,宿存。花小而密生,淡黃色,兩性,無花被,花期約於5~8月。蒴果近球形,先端開裂,花柱宿存。種子多數,卵形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魚腥草因其葉腥氣重,故得名,金門各地散見人家栽培,有些山區偶見野生。其入藥多以全草,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、鎮咳祛痰之效,可治肺炎、咳吐膿血、水腫、痔瘡、痰熱喘咳、子宮頸炎、癰瘡等,對於各種細菌感染引發之炎症,如淋病、婦女白帶、尿道炎等,以及皮膚疾患如疥癬、濕疹、香港腳等,均有明顯的功效,而在狹心症的預防及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。藥理研究亦指出魚腥草尚有鎮痛、止血、促進組織再生等作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臺灣原住民對魚腥草的使用也頗多,如取葉煎水,以其湯氣來熏蒸眼部疾患,或將葉烤熱後貼於外傷處等。不過,其中最特別的要算腫瘍的治療了,方法是將魚腥草葉與蚯蚓共同搗碎後,敷於患部,並以布包紮之。聽起來或許有點兒嚇人,不過這正是活生生原住民文化的真實寫照呢!而相關文獻所載之重要驗方有:1.治肺癰吐膿、吐血:魚腥草、天花粉、側柏葉等分,煎湯服之。《滇南本草》;2.治高血壓:魚腥草、仙草各70~100公分,水煎服。《臺灣植物藥材誌(一)》;3.治咳嗽、解鬱:魚腥草70~100公分,水煎,沖雞蛋服。《臺灣植物藥材誌(一)》,上述驗方「公分」單位相當於公克之意。

 

 農試所-魚腥草照片之01  農試所-魚腥草照片之02
 成群的魚腥草 魚腥草總苞片白色4枚呈花瓣狀
   
 農試所-魚腥草照片之03  農試所-魚腥草照片之04
 魚腥草的葉片基部呈心臟形 魚腥草的葉片基部呈心臟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