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97-08-26

【學名】

        Litsea glutinosa (Lour.) C. B. Rob.(= Litsea glutinosa (Lour.) var. glutinosa C. B. Rob.) (= Sebifera glutinosa Lour.) (= Machilus pauhoi Kaneh.)
【別名】番粿葉、姑婆樹、春龜樹、山膠木、潺槁木薑子、油槁樹、潺果樹、膠樟、青野槁、青膠木、香膠木、厚皮楠、青桐膠、野果木、牛耳楓、山加龍、三苦花等。

 

【說明】

        金門的植群相極較為單純,與大陸的親緣關係較台灣為近,例如,金門最常見的樟科植物是潺槁樹,這是福建沿海普遍分布的植物,但這種植物在台灣並非原生樹種;台灣常見的樟樹,在金門卻多是造林樹種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潺槁樹為常綠喬木或小喬木,高3~6公尺;內皮有粘質。小枝、葉柄和花序有疏柔毛。葉互生,革質或紙質,倒卵形、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6.5~10~20公分,寬5cm,先端鈍或圓,基部楔形、鈍或圓形,上面無毛或僅中脈略有柔毛,下面綠色,有柔毛或近無毛,側脈8~12對;葉柄長1~2.6cm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繖形花序於枝端腋生,單生或成覆繖形花序;總花梗長2~4cm或更長;總苞片4;花梗密被黃色絨毛;花被不全或缺;能育雄蕊9或更多,花葯4室,內向瓣裂,花期5~6月。果實球形,直徑約7mm;果梗增粗;果托略膨大,果期6~7月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潺槁樹亦分布於印度、越南、菲律賓,華南之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、海南島、香港等地;在國內僅金門地區有原生樹種,臺、澎地區原均不產,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在1986年間曾引種於臺灣南部地區及澎湖,適應及生長良好。在金門,潺槁樹通常出現於沙質土地及部分紅粘土地區,在海岸等惡劣的環境也能生長良好,在金門的原生樹種中,潺槁樹大概是除了楁樹以外最多的樹沐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根據藥誌的記載,潺槁樹的根、根皮、樹皮、葉、種子均入藥。其葉可清濕熱,消腫毒,止血止痛;樹皮可消腫拔毒;根可以祛風消腫、溫中益腎、行氣活血。在大陸地區潺槁樹的葉及樹皮被用來治腮腺炎、瘡癤癰腫、乳腺炎初起、跌打損傷、風濕骨痛、外傷出血;根及根皮被用來治腹瀉、跌打損傷、腮腺炎、糖尿病諸症。嶺南採藥錄(1932 年出版)記載潺槁樹的皮與木質均含有膠,將該木鉋成薄片,以水浸出其膠,婦人可用之潤澤頭髮,另又敘述其根剝皮搗爛外敷能治惡毒大瘡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潺槁樹的根、樹皮、葉均有粘性,曾被應用作為製藥丸之粘合劑,另外其種子、種仁含油率達50.3%,可榨油供製肥皂和硬化油。潺槁樹在金門地區為蓄積量最豐富的原生樹種之一,其在大陸地區入藥使用,已有多年,也累積了一些臨床的經驗。潺槁樹在臨床使用上用於治療腮腺炎、乳腺炎、瘡癤、痢疾、腸炎等感染性炎症及糖尿病、風濕酸痛、跌打損傷等。考察其所含的成分及藥理,某些成分在藥理實驗上亦證明確實具有抗菌、抗炎、抗癌等作用,特別是某些特別的成分能抑制眼醛糖還原,有利於糖尿病性白內障之治療,對於本藥原就具糖尿病治療效能,更提供了有利的應用空間,此亦可提供國內的專家學者後續研究的方向。

 

 農試所-潺槁樹照片之01  農試所-潺槁樹照片之02
潺槁樹是金門的原生樹種 潺槁樹之果實